【文字解读】钟祥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2-06-01 15:38信息来源:钟祥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一、背景情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的第一个五年,承担着乘势而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使命,其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尤其突出。新形势下,为助力建设“四个钟祥” 跻身“四个百强”,编制本规划。

二、主要内容

(一)现状基础

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钟祥市全面实施科技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培育高企推进企业创新、资金扶持激励科技投入、搭建平台促进平台建设、引领示范推动产权保护、市校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培训提升全民素质、落实政策引领创新方向。

(二)机遇挑战

深入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的新形势,科技革命兴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我市科技发展带来了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高新产业结构仍需调整优化、产业聚集效应有待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创新人才欠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等挑战。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是将十八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钟祥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做大做强钟祥资源性科技强军产业,把钟祥打造成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全国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四)奋斗目标

“十四五”钟祥科技总体发展目标:科技综合实力等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把我市建成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具体发展指标包括:一是科技计划立项。列入地市以上各类科技计划50项,争取国家无偿科技资金2000万元。二是专利申报授权。申报国家专利2000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5家。三是科技成果转化。鉴定、登记省级科技成果80项,转化科技成果100项,争取省级科技成果获奖5项。四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使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2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五是产业技术水平。新增10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工业主要行业的技术水平基本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行业达到当代水平;乡镇企业主导行业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农业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期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六是科技信息应用。全市龙头企业生产装备应用微电子和信息技术达到80%;产品开发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分别达到90%和80%,龙头企业信息化总体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七是全民科技文化素质。企业法定代表人全部达到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和中级以上技术水平;90%工业企业职工达到中专和技工以上技术水平;农村主职干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水平;40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职业技术培训率达到90%以上;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能掌握1—2门先进适用技术。八是科技精准扶贫脱贫。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导作用,通过产业带动、创新推动、人才联动等方式,引导贫困户精准脱贫。

(五)重点任务

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布局两个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结合科技创新特色,科技发展重点是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一是数控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坚持高端化、特色化发展,重点发展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等领域,巩固现有产业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谋划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化工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特高粘M1000精制棉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建设湖北省领先的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三是电子(LED)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电子材料与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规模化发展汽车电子、现代通信、新型元器件等制造业,把钟祥建设成国内区域性信息服务中心和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和配套基地。四是着力培育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化产品、原料药、现代中药等领域。五是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科技园”的档次,支持涉农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推进新型产品研发与自主品牌培育。六是现代服务业。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支撑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市民生活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布局。打造“一心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心”指钟祥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引进湖北团结高新技术发展集团等科技服务机构,加快推进孵化器建设,规划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大学科技园,校企合作基地、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多园”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生物科技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绿色生态产业园、电子(LED)信息产业园、现代服务产业园、科技孵化园。

(六)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制定和出台一批技术创新政策体系,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二是新建和升级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资源整合与利用。三是培育和认定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的扶持力度。四是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科技领军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