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钟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节点期,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期。为全面部署和加快推进这一时期林业发展,积极融入国家、省和荆门市“十四五”规划和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特制定2020-2025年林业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林业工作回顾
1、圆满完成“绿满钟祥”行动。自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以来,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5万亩,其中完成宜林地造林面积7.3万亩,通道绿化面积0.7万亩,村庄绿化面积7.0万亩。成功创建122个“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和5个“湖北省森林城镇”,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县道沿线宜林地和主要河流、湖泊沿岸宜林地绿化率达100%,通村、通组公路沿线宜绿化地段全部绿化,全市98%的农户庭院得到绿化。
2、稳步推进林业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3.18万亩,其中森林抚育项目14.97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1.91万亩;长江防护林项目0.95万亩;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项目0.6万亩;完善退耕还林政策项目4.75万亩。
3、全力推进“精准灭荒”工程。自2017年底省委、省政府部署“精准灭荒”工程以来,我市全面动员,周密组织,积极推进,精准灭荒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精准灭荒造林2.8万亩,参与的业主达525户,投入资金达3000余万元。超额完成年度精准灭荒任务,力争2020年全面完成精准灭荒造林,使我市荒山绿化率达到100%。
4、完成天然林、公益林精准落界。“十三五”期间,全市精准落界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面积57.1万亩,涉及10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5441户,共13507宗地,争取省厅天然林保护补助资金4433万元;全市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33.4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5.4万亩,省级公益林8万亩,争取省厅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654万元,惠及农户400余户。
5、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双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市森林覆盖率由29.3%增长到30%,年均增长率达0.2%,森林蓄积量由508万立方米增长到529.19万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4%。实现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双增长。
6、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我市成功创建湖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示范县,规划各项创建任务基本完成。一是明确产权制度,规范确权办证。二是激活流转机制,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培育新型主体,增强带动能力。四是推广森林保险,降低经营风险。
7、森林防灭火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县级指挥调度台1个,数字超短波防火设备12套(台),瞭望台4座,添置森林消防车1辆,无人机2架,增加风力、风水灭火机363台,新建消防蓄水池241个,视频监控设备21套(个),新建防火隔离带51公里。全市森林防火设施进一步完善,防灭火能力显著提升。
二、“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安排部署。生态兴则文明兴,国家强林业必须强。林业事业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省委也提出了“建设生态强省”目标,发出了新征程上夺取新胜利的动员号令。建设现代化强省,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和发达的林业作支撑,当前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任务,面临机遇大于挑战,机遇前所未有。
1.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为林业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对林业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目标导向看,十九大首次把“美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喜欢的强国的核心目标之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是重要标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特征。各级党委政府将会更加重视林业,对林业改革发展的谋划更加具体,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从林业发展看,“两步走”战略安排相比过去提前了15年,林业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生态修复难度大,提前实现现代化,给林业能力建设、科技支撑、人才保证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林业现代化增添更强动力。从消费需求看,我国实现小康之后,消费正在升级,人民期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希望获得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国人对优质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必将产生强大的拉动力,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市场要素流向林业,带动林业加快发展。从政策层面看,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生态环境欠账较多。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国家必将采取越来越有力的政策措施补齐生态短板。当前,我省正在推进的“精准灭荒”工程,年度补贴标准超以往所有林业项目,是继退耕还林、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等工程之后,政府花钱买生态的又一大手笔。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协调发力,必将成为林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3.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林业现代化营造更好氛围。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定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格局。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林业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形成,林业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奖惩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引导、规范、激励、约束作用将不断显现,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行为将更加规范,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的力度、强度、刚度前所未有,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保护自然生态、推动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林业现代化搭建更大舞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乡村振兴,从乡村优势看,主要在生态。没有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乡村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吸引力。乡村要振兴,必须将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作为着力点,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改善的良性互动。从发展潜力看,主要在林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的生态价值可以通过发展旅游转化为经济价值。目前我市林地亩产出较低,既是短板,也是潜力。乡村要振兴,生态是根基,林业须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需要林业助力,又为林业搭建了更大舞台。
我市林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1.规模化经营受到挑战。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后,初期将会呈现林权结构分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林业经营格局,林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制约和影响。
2.困难地造林仍是难题。全市一些宜林地段山高坡陡、土层瘠薄、岩石风化、土质坚硬、缺水路难,立地条件十分恶劣,造林成本高、难度大、成活率低。其造林技术难题一直未能有效破解。
3.科技人才缺乏的制约。近几年来,我市林业科技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特别是35岁以下的年轻科技人员已出现断档,一线科技人员呈下降趋势,在实施科教兴林战略进程中,凸显人才支撑不足,已对我市林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制约。
4.设施装备落后的影响。多年来,由于投入不足,我市林业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建设明显滞后,在林业科研、技术推广、林木种苗、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存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钟祥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全面建设美丽绿色钟祥,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培育,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建设美丽中国、“五个湖北”,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四、“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
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钟祥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加快扩绿提质步伐,增加绿色总量;加强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质量;加快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步伐,2023年顺利创成;大力推进全域绿化和义务植树、湿地保育、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等工程;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精准灭荒、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生态建设成果。到2025年,全市所有的可造林地绿化达标,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等沿线绿化带建成,县道、镇道全部绿化,所有行政村达到全省绿色示范村建设标准,建成一批林业产业化基地集群,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17亿元。加快推进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分别达到30.5%和620万立方米。
五、重点工作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
(一)重点工作任务
着力推动全域绿化美化、碳汇造林、生态廊道建设、森林提质增效、乡土树种培育、森林湿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生态文化传播及法治化建设等工程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土绿化、资源培育管护及能力建设,实现新时代林业事业跨越式发展。
1、实现全域绿化美化。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全面完成精准灭荒工程并巩固造林成果,确保宜林荒山全部绿化;大力实施长江防护林、造林补贴、林业血防等项目工程建设;通过创建“国家森林乡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提升乡村绿化覆盖率和人居环境。到2025年,全市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0个。
2、构建城市生态廊道。以省级森林城市建设为依托,重点打造嘉靖大道和境内枣潜高速、347国道及汉江沿岸等生态廊道,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沿线宜林地和主要河流、湖泊沿线宜林地绿化率达到100%,农村主要公路沿线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
3、完善资源保护体系。除国家和省、市建设项目外,严格控制项目使用林地定额和林木采伐限额。继续加强天然林、公益林管护力度,禁止商业性采伐。深入开展德援贷款、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森林保护项目,切实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开展垂枝侧柏救护及种质资源繁育、对节白腊野生种群保护基地建设,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垂枝侧柏母本园,同步开展垂枝侧柏育苗。
4、加大湿地保育力度。协调、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水系治理和生态修复步伐,全面加强湿地恢复与保护,提高湿地资源保护能力和旅游开发保障能力,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境内汉江流域水生态,充分发挥湿地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做好野生动植物监测、宣传、保护。监督管理陆生野生动植物猎捕或采集、人工繁育或培植、经营利用。做好陆生野生动植物的救护繁育、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疫源疫病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加强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毛虫等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网络,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积极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6、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按照“六个更加”要求,规范流转程序,强化配套措施改革,完善林权交易平台,引导鼓励林农通过租赁、转让、拍卖、抵押等形式参与林地流转,盘活森林资源;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7、着力实现生态富民。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显著提高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率。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产业基地,打造品牌产业基地集群。继续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对森林火灾、暴雨、霜冻、虫害等林业灾害开展定点森林保险业务,实现生态公益林全覆盖、商品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提升森林资源保护保障力度。依托现有湿地、森林公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景点,大力发展生态游、休闲游,引导不同景区向特色化、个性化、精品化发展,完善生态旅游产业链条,实现森林资源多项效益最大化,助力林农增收、产业富民。
8、建设智慧林场。围绕“生态良好、科技领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富裕文明”现代化新型国有林场建设目标,立足国有林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建设一批林下基地、康养基地。对接相关部门,将国有林场道路、供电、用水、森林防火等纳入全市总体规划,使道路、供电、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全面达到周边乡镇同等水平。组建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人工巡护“四位一体”的智能管理体系,实现火警火情自动预警报警和传输、火点自动定位等功能,全方位提升国有林区资源管理水平,打造智慧林场。
9、提升生态文化水平。加快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场所、休憩场所、科普示范基地、纪念林基地、碳汇林基地等,定期开展生态文化节会活动,传播弘扬生态文明。宣传推进“碳汇”造林、“绿色生活”理念,基本实现义务植树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重大建设项目
1、生态建设类
(1)营造林项目。长江防护林5万亩,造林补贴5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退化林修复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
(2)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境内枣潜高速60公里、347国道40公里、汉江沿线生态廊道151公里。
(3)汉江流域湿地保护项目。湖北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项目、石门湖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项目、汉江流域(钟祥段)湿地保护项目。
(4)天然林保护项目57.17万亩。
(5)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33.5万亩。
(6)古树名木保护项目。
(7)垂枝侧柏救护及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母本园200亩、育苗基地100亩。
(8)鸡鸣寺林场对节白蜡野生种群保护基地建设项目3000亩。
(9)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项目。做好大口国家森林公园、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石门湖省级湿地公园、钟祥地质公园、大洪山(客店)风景名胜区的整合优化和勘界定标工作,加强保护。
2、产业建设类
(10)木本油料基地项目5000亩。
(11)林下经济基地项目5000亩。
(12)森林康养建设项目10000亩。
(13)森林旅游建设项目20000亩。
3、综合建设类
(14)国有林区道路建设项目。完成公共服务道路新建(改造)44.5公里,林区专属道路新建(改造)162.9公里。
(15)国有林区安全饮水项目。新建(改造)给水管线122.3公里、蓄水塔20处。
(16)国有林区供电项目。升级改造电网107.5公里、新建38公里。
(17)国有林区设施用房项目。新建9处2057平方米、改造37处5557.3平方米。
(18)国有林区资源培育项目。完成人工林培(抚)育11.6万亩,建设良种基地0.55万亩,景观提升3.1万亩。
(19)国有林区资源监测及防护系统项目。
(20)国有林区森林文化体系项目。建成生态环境体验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森林步道66公里,建成林下经济基地60000亩,盘石岭林场建成全省现代化新型国有林场。
六、保障措施
“十四五”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新起点,为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提高站位,周密组织,多方联动,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1、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与各乡镇和市直单位,乡与村、社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将目标任务纳入年终绩效考核。通过领导高位推动、市乡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全民共同参与,建立财政预算、项目支持、社会投资、林农投入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压实政府和部门工作责任,不断推动全市城乡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向纵深发展。
2、加强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送手机短信、播放生态宣传片、编发营造林成果信息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造林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建设工作成效,在全市上下营造浓厚的植绿、爱绿、护绿氛围。
3、加强城乡统筹,同步协调推进。坚持城镇化与生态绿化、美丽乡村建设与四旁绿化建设相结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管护的要求,实行所属乡镇和责任单位包段分片责任制,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境内主要公路干线绿色景观长廊,统筹协调推进各地绿化美化、资源保护和产业建设工作。
4、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抓好林木种苗基地(重点苗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建设,保存林木种质基因库,丰富我市造林树种,提高种苗科技含量,实现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化。加强林业“三防”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林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强化“管理、组织、指导、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站在林业建设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5、加强依法治林,构建法治文化。坚持法治思维,严格遵照《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林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支持执法人员依法履行公务,规范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法治水平。创造良好的林业执法环境。